第975章 鹽
趙銘端起杯來喝了一口酒,靜靜地看著他們離開,眼中流露出些好奇來。
這麽缺錢,不征賦稅,她打算從何處要錢?
趙含章出門時看到趙瑚的車架,雙馬車架,掛著薄紗,一路行來紗已經髒了,下人們正將上面掛著的瓔珞珠玉等取下,然後把紗拆了換上新的。
她不由停下腳步,問道:“拆下來的紗做何用?”
下人們看到她,立即躬身站好,彎著腰不敢看她,恭敬的回道:“浣洗乾淨以作替換。”
趙含章點了點頭,好在沒奢侈到用一次丟一次,但……還是很奢侈啊,馬車罩布就不能用耐髒又便宜的青布嗎?
趙含章歎息一聲,真是富的富死,窮的窮死啊。
趙含章轉身離開,站在她側後方的趙寬將她的神情盡收眼底,忍了忍,還是沒忍住,小聲道:“這白紗不耐洗,最多只能替換一次,七叔祖一年用去的白紗有三車之多,不僅喜歡夏秋用在車上,還喜歡拿來圍亭子。”
趙含章左右看了看,就悄悄問他,“你說七叔祖有多少錢?”
趙寬沉銀片刻後道:“這兩年因你四處征戰,族裡需要時不時的給一筆軍費,所以他花銷大,但他借著你的權勢也賺了不少錢,我覺得雖沒有伯祖的那份家產大,但也不少多少。”
伯祖是指趙長輿。
趙含章想了一下趙長輿留下的那份家產,心酸不已。
她將馬交給身後的親衛,自己走著,趙寬便只能跟上。
她一路往前,直到雜貨鋪才停下,“有鹽嗎?”
雜貨鋪的掌櫃認出趙含章來,她可是全民明星呢,城中的百姓誰不認識趙含章呢,那麽多次她都從外騎馬入城,凱旋而歸。
他連忙走出櫃台,衝趙含章連連行禮,然後小跑著去抱鹽罐。
很大的一口鹽罐,他和兒子才抱出來,小心翼翼地放到地上給趙含章看,“使君要買鹽?不知要買多少?”
趙含章笑問,“現在鹽怎麽賣的?”
掌櫃道:“八文錢一合。”
一合就是一個特殊的四方木碗,口大底小,特別小的一個四方碗,他用它盛了一合鹽,然後看向趙含章。
趙含章也默默地看著他,掌櫃瞬間反應過來,她沒帶容器。
掌櫃立即小心放下木碗,去翻找了一下,翻出一個看上去還行的小瓦罐給趙含章,溫和的笑道:“這個罐子送給使君。”
趙含章謝過,看著他將鹽倒進去後卻沒接過,而是問道:“這個太少了,我還要再多買一些,但兩合又太多,該怎麽辦呢?”
掌櫃愣了一下後道:“這鹽放不壞的,使君可以多買一些放著。”
趙含章搖頭,“我只想再買小半合。”
這個倒也不難,他轉身拿出一個小杓子道:“再要四杓如何?”
趙含章眨了眨眼,看他拿出來的杓子,問道:“這一杓多少?”
掌櫃笑:“一文錢。”
“一合多少杓?”
掌櫃:“十杓”
趙含章若有所思的點頭,答應了,只是心裡感歎了一句,間商啊。
趙含章從荷包裡拿出十二文錢給他,問道:“我若買一石鹽多少錢?”
掌櫃想了想後道:“現今買大約要八千錢一石,再過一段時日可能會便宜些。”
趙含章笑問:“這是為何?”
掌櫃就笑眯了眼道:“使君大德,收復北方失土,打敗了匈奴,路上的劫匪也少了,鹽運會比較安全,開采鹽的人也會越來越多,這鹽價自然會下降。”
趙含章點了點頭,抱上那小罐鹽就要離開,正巧這時有個半大孩子拿著一個小罐子進來,他沒看趙含章,直接走到掌櫃面前道:“要一杓鹽。”
小廈言情小說
掌櫃接過他手裡的錢,說道:“你家五口人呢,半月才吃一杓鹽,小心得大脖子病。”
“那您便宜些唄,便宜一些我家就一月就多買一杓。”
趙含章腳步微頓,聽著裡面的談話走遠,趙寬一頭霧水的跟著她走。
趙含章:“看出來了嗎?”
趙寬一臉懵的搖頭,看出什麽來?
趙含章道:“這都是錢。”
趙寬一愣,然後一驚,“使君莫非要鹽鐵專賣?”
趙含章給了他一個讚許的眼神,道:“國庫現在缺錢,我們需要大量的錢和豪紳,和南邊的士族富商買糧食,鹽鐵利潤極大,來錢快。”
趙寬心臟怦怦跳,小聲反對,“鐵也就罷了,鹽……鹽專賣,價錢會飛升的,不還是把壓力轉嫁到百姓身上?”
趙含章搖頭道:“現在私鹽泛濫,但你看價格如何?一石鹽都八千錢了。”
趙寬並不是什麽都不懂的官員,他可是下過基層的,道:“三年前鹽價只一千二百錢一石,中間豫州安定時價格甚至到過九百錢一石,現在飛升至此,一是因為戰禍,二則是因為北地大旱大蝗,百姓流離。”
“正如那掌櫃所言,現在天下大事已定,使君又寬仁,鹽價慢慢會下降的。”趙寬並不覺得官府此時參與進去會更好。
趙含章卻道:“我要錢,我也可以保證,鹽價在我的控制下會下降。”
趙寬無奈道:“此事怕是需要朝臣們討論。”
趙含章嘴角微挑道:“是嗎?”
趙寬便心驚膽戰的低下頭去沒再說。
趙含章放緩了聲音,和他道:“我讓孫令蕙去光州,本是想徐徐圖之,但國庫空虛,所以沒有時間給我們慢慢來,你們青州一起動起來吧。”
“嗯?”趙寬這才聽明白,“您是說鹽從青州和光州出?”
趙含章道:“之後改鹽政的鹽是要從你們兩州出的,但此時,各州的鹽場我都要收回。”
其實現在國家的政策也是食鹽專賣,這是從曹魏繼承而來的政策,而曹魏又傳自漢代,並且改了一下,為官府監管食鹽買賣。
晉國一開始設立時還能維持這樣的局面,但後來天下大亂,秩序崩壞,這個政策早就名存實亡,現在市場上的鹽大部分都是私鹽,或者官鹽變私鹽後在各個鋪子裡售賣。
還有人把私鹽放在官府裡賣,得的錢自己和當地的官員分了呢。
豫州的情況還好,她做豫州刺史時整頓過,如今市面上的鹽是官鹽多於私鹽,但在豫州之外,已經基本看不到官鹽的影子。
雖然沒有官鹽的影子,但從趙寬的角度來看,價格波動雖然大,卻是最有益於百姓的,因為在此之前,官鹽專賣的鹽不僅價高還量少。
朝廷以此斂財,充盈國庫和各種私庫,最後受罪的是百姓。
明天見
(本章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