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

發佈時間: 2024-10-31 08:01:07
A+ A- 關燈 聽書

第147章

鑑於楚恬自己主動問到了她當初落下的東西,施航提議讓她去他家將東西拿回去。

楚恬本來想說讓施航把東西寄給她的,後來想想這要求太過矯情了:上次雖是意外,但兩人到底也一起吃過飯了,如今見面拿個東西而已,何必這麼避嫌?

分手都那麼久了,難不成施航對她還會有什麼想法?

第二日,楚恬借鍾意的車開去了施航的別墅。

她留在他那裡的東西被他整理成一個箱子,大多都是書,還有當初忘了帶走的一些日用品:比如漱口杯、牙刷等

當初分手,楚恬走的急,東西並沒有收拾乾淨,後來將施航拉黑後,她更是懶得回來拿,索性讓他將東西都扔掉——,誰知道他居然都還幫她收著。

只是這些東西里,沒有她現在最需要的日記本。

“所以我的日記為什麼會在陸禹夏那?”楚恬問施航。

施航面色有些不自然,最後只開口道,“有次我去找你,意外的碰到了他。”

原來,當初兩人雖然分了手,但施航一直都覺得自己還有機會挽回,所以一直沒有清理楚恬留在他別墅的東西,直到後來楚恬把戒指還給了他。

那個時候,他才意識到她同楚恬是真的結束了;於是收拾了她東西,打算如她所說通通扔掉,誰知卻無意見到了楚恬的日記本。

別的東西他倒是可以幫她扔了,可是那日記,施航忍不住翻了兩頁,覺得還是有必要歸還給她。

只是那時楚恬拉黑了他,文藝也跟著不鳥他,於是他只好帶了日記去她家。

當時他從文藝的朋友圈看到兩人一起吃晚餐的照片,知道楚恬從別的城市拍完戲回來了,於是開車去她家門口堵她,誰知人沒堵,倒是碰到了一個懷著同樣目的而來的人——陸禹夏。

“那是什麼時候的事?”楚恬。

“前年八月吧。”施航。

“額……”不會是七夕那天吧。

楚恬不由想到那天晚上的情形,當時她剛從《綠島》首映禮回來,文藝便拖著她出去胡吃海喝,還以七夕拒絕做單聲狗為由,吃完帶著她繼續去酒吧High,誰知最後High沒High成,反而遇到流氓跟人打了起來,最後她守著文藝在醫院度過有生以來最難忘的一個七夕……

小廈言情小說

“那天,我同文藝後來根本沒回去。”

“嗯,所以沒等到人的我同陸禹夏一起去喝了一杯,結果醉後他把我打了,還把日記本拿走了。””

“……”What? !

陸禹夏就算喝醉了,人也很理智的好嗎,怎麼可能出手打人?

“你是不是記錯了?”不會是他把她的筆記本弄丟了,所以嫁禍給陸禹夏吧。

“我有沒有搞錯,你自己問陸禹夏好了。”

對於此事,施航表現出一副不欲多說的樣子,楚恬也沒辦法多問,只收拾好自己的東西,匆匆地走了。

當然,她不知道的是:施航只告訴她,陸禹夏喝醉後打了他,卻沒有告訴她,陸禹夏動手是有原因的。

那日兩個人都喝醉了,施航提到自己找楚恬的原因,不免就想起了他看到了楚恬日記上的內容。

從出院到減肥成功,她的日記裡幾乎每篇都有陸禹夏的名字;而他施航,除了在楚恬看完心理醫生後的兩天出現在她日記上外,便再沒出現過。

以為自己被拒絕是因為陸禹夏,施航忍不住同陸禹夏說起了楚恬肥胖的那段日子裡。

他每說一句,陸禹夏的眉頭就蹙緊一份,最後眉頭皺得都能險些能夾死蚊子了。

“所以我失憶後,你們又在一起了是嗎?那麼為什麼又會分手?”最終陸禹夏忍不住問起了他關於他同楚恬分手的原因。

他那時候喝醉了,一個沒遮攔就把楚恬流產的事說出來了,然後——他就被打了。

不說楚恬不相信,他自己都有點不相信。

認識陸禹夏那麼多年,那還是他第一次看到他打人,那表情……

想到這,施航不禁苦笑,造什麼孽啊,他們兩人居然都栽到了同一個女人手上。

楚恬帶著彆扭去了一趟施航家,又帶著一肚子疑問回來,最後決定——日記本還是得要回來。

除了因為要寫劇本,還因為她不希望這個本子落在陸禹夏手裡。

驟然肥胖的那段日子,可以說是到目前為止,她人生中最為黑暗的一段日子。

失戀加上形象盡毀,讓當時的她變得極度頹廢沮喪,傾訴的日記裡滿滿都是負能量……

想到這,楚恬不由皺了皺眉。

儘管分手了,她依舊不想讓陸禹夏看到她當時的樣子,而且更重要的是,她了解陸禹夏,她不想讓他因為她當時的頹廢而自責……

只是說來奇怪,當初既然他從施航手裡拿了日記本,為什麼沒還給她呢?

是因為太忙所以忘記了嗎?

楚恬猶豫再三,最終還是給陸禹夏打了電話。

她知道他上班的時候只有中午相對空閒,於是特地挑了個午休時間段打過去,誰知那邊卻一直沒有人聽。

不是在外應酬吧?

楚恬掛斷電話,打算改發短信,然而剛編輯好開頭,陸禹夏卻打了過來。

“餵……”電話那頭的人嗓音有點沙啞,語氣很是意外。

楚恬開門見山的道明來意。

然後那頭沉默了許久,有些疲憊的開口道:“我現在在國外。”

國外,出差?

他那邊那麼安靜不會是在夜裡吧。

“你什麼時候回國?”楚恬有點不好意思。

“一周後。”陸禹夏道,然後想了想補充了句:“你如果急著要的話,去我公寓拿吧。”

“你的指紋我還留著。”